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周四表示,湄公河的水污染將生活在那里的一種瀕危江豚推向滅絕的邊緣,并估計目前柬埔寨與老撾之間的一段河流內(nèi),該物種只剩下不足80頭。
WWF表示,因河水中汞及其他污染物含量過高,自2003年以來已經(jīng)有88頭伊洛瓦底江豚死亡,其中不足兩周的幼豚超過60%。
多數(shù)幼豚死于細菌感染。WWF柬埔寨分會獸醫(yī)Verne Dove在聲明中說:“如非江豚免疫功能下降,這些疾病(細菌感染)還不足以致命,而在該案例中,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就在于生存環(huán)境污染。”
WWF稱:“水污染將湄公河里的伊洛瓦底江豚推向瀕臨滅絕的邊緣,”并估計現(xiàn)在該水域內(nèi)的存活種群數(shù)量約在64頭至76頭之間。
WWF表示,近親繁殖限制了遺傳基因的多樣性,造成其與同種群相對隔離,這是湄公河江豚死亡的又一原因。
不過“湄公河江豚保護組織”負責(zé)人、柬埔寨專家Touch Seang Tana否認伊洛瓦底江豚面臨滅絕,并估計柬埔寨境內(nèi)依然有150頭。
Seang Tana告訴路透:“每年仍有10只幼豚出生,這能算作面臨滅絕嗎?”
WWF研究人員還表示,湄公河的污染物亦可能影響到該地區(qū)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