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罐可以節(jié)約大量水資源,然而澳大利亞的一份初期研究報告卻提醒公眾,要將罐體內的水抽取出來可能會造成高耗能。
我們應該在試圖解決一個水資源問題的時候確保不會產生能源問題,悉尼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Sydney) 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Sustainable Futures Institute)教授斯圖爾特?懷特(Professor Stuart White)擔憂地表示。
“這份報告告訴我們,在雨水收集罐的使用持續(xù)增長的同時,我們需要非常留意這個現(xiàn)象所引發(fā)的問題,”一份關于能源和雨水使用報告的合著者懷特這樣表示。
“這份報告不是要表明雨水收集罐是罪魁禍首。”他說,在世界范圍內澳大利亞在雨水收集罐方面擁有著最廣闊的的應用,尤其是在城市地區(qū),政府還以財政補貼的方式予以鼓勵。
懷特表示,在重力的作用下,雨水通過龍頭直接流出而被利用是個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城市中這個方法并不總是可行的,因為罐體需要被安置在屋頂以上的高度,這樣才能獲得足夠的壓力用于淋浴。
結果是,大多數(shù)家庭都在使用小型水抽水機,當你每次打開龍頭時抽水機也會相應啟動,即使是刷牙或沖馬桶這樣短暫的使用。“這意味著,你有一個即便是執(zhí)行細微工作都要全速運轉的抽水機。”懷特說。
高耗能
在這個被認為是涉及該領域的第一個研究中,懷特和他的同事們針對悉尼和紐卡斯爾8個家庭的雨水消費和相關的能源消耗進行了觀測。
他們計算了這些家庭雨水系統(tǒng)的“能耗強度”,就是計算將一公升雨水抽取至水龍頭這個過程所消耗的能量數(shù)。
他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情況是從雨水收集罐中抽水所耗費的能源要比依靠重力作用從水塔自然獲得的要高,盡管如此還是要比海水淡化技術所消耗的能源低。
懷特說,在市郊地區(qū),帶抽水機的標準的雨水系統(tǒng)的能耗是每公升水1.5千瓦時。“而直接使用水龍頭中的水,其能耗是不足每公升水1千瓦時,”他說。
懷特表示,目前的任務是解決如何降低雨水系統(tǒng)的能耗問題。
他提出一個利用壓力容器的措施,而這個裝置剛好適合現(xiàn)有標準的抽水機。這些裝置可以保持壓力并在低水量需求時避免使用了抽水機。
另一個措施是,利用可變速抽水機,讓它與出水量相匹配從而減少能量的消耗。還有另一個措施就是雨水開關,它可以在低水量需求時使用主水流無需抽水機工作,抽水機僅在大水量需求時開始工作。
懷特表示,總的來說,水的耗能強度正在因海水淡化廠和新水壩的建造而不斷增長。
“在未來10年內,將斥資300億美元修建水資源基礎設施,而且其中的大多數(shù)是非常耗能的,并且增加了我們將水源供給給農村和城市所需要的能源總量。”他表示。
懷特還透露,大多數(shù)節(jié)水型設備也同樣是節(jié)能的,這包括節(jié)水型噴頭,這對于家庭來說也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廉價的方法。
他說,多數(shù)擁有雨水收集灌的家庭也有更高效的設備,所以總的來看,他們要比普通家庭消耗更少的能源。
這份研究也由澳大利亞聯(lián)邦科學與工業(yè)研究組織(CSIRO)下屬的“健康國家水源項目”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