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是世界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日益枯竭的水資源嚴重制約著也門經濟社會發(fā)展,已成為也門擺脫貧困、推進經濟重建的最大制約瓶頸。
一、嚴酷的水荒現實
研究報告顯示,也門年人均用水量低于135立方米,為世界最低,在其2400多萬人口中,有1310萬人口無法獲得達標的飲用水和衛(wèi)生設施。而國際用水貧困線為人均每年1,000立方米,國際上中等國家人均用水為7,500立方米,預計到2025年也門人均用水量還將下降到65立方米。也門每年的再生水資源約為25億立方米,而中東地區(qū)的再生水資源是每年3,483億立方米。
有國際報告評估稱,也門有450萬兒童生活在缺少潔凈用水的家庭之中。也門作為世界上最缺少水資源的國家之一,其水資源狀況惡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作為國家90%基本水源的地下水資源減少嚴重。93%的地下水被用于澆灌75%的農業(yè)水澆地,造成地下水位的快速下降。所抽取地下水的40%又被用于澆灌耗水量很大的植物卡特,每年消耗用水量達到8億立方。近50年來卡特市場需求量不斷上升,使得農場主的卡特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其它農作物如咖啡豆、葡萄、糧食作物的種植不斷減少,并造成農業(yè)用水量逐年上升。
半干旱性氣候也是造成也門目前的水資源危機主要原因之一。 快速下降的地下水位,又制約著農業(yè)發(fā)展和對地下水資源的進一步開發(fā),并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二、各地缺水狀況掃描
世界銀行研究顯示,也門許多省市遭受供水短缺,諸如塔伊茲、阿姆蘭、拉赫季、貝達、哈杰,薩那市缺水和干旱情況尤為嚴重。缺水嚴重影響到這些省市的居民生活,甚至逼迫居民背井離鄉(xiāng)尋找水源。
1、薩那市由于人口增加(2012年已經接近300萬人口)和城市建設面積擴大,正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缺乏穩(wěn)定供水水源的首都城市。薩那居民大多從市內的供水車購水以滿足需求。因澆灌卡特樹而使用未經許可的機井正在威脅著薩那地下水層,在薩那四周共有著13500口未經許可鉆取的機井,其所抽取地下水的80%-90%都被用于澆灌卡特樹。自來水公司擁有310口井用于保障供水,其中三分之一已經打到1000米以下。盡管如此,也只能保障城市中心區(qū)域供水,中心區(qū)域以外只能依賴水車供水。薩那地下水位目前每年以2米的速度在下降,整個城市地下水位大多在300至400米以下。淺層地下水已經枯竭,薩那城市用水主要采自800米以下的深層水層,據世行預測,薩那在十年內將無水可采。
2、塔伊茲省供水問題尤為突出,如果薩那將是世界上第一個缺水的首都,那該省首府塔伊茲市將是世界上最為缺水的城市。雖然缺水問題由來已久,但目前的狀態(tài)更糟。城區(qū)大部分每月甚至40天才有1天得以市政供水。在這一天,居民除用水箱裝水外,家里所有的瓶瓶罐罐都拿出來盛水。目前塔伊茲依靠三個地下水層供應城市用水,每天供水量為17000立方米,而每天居民用水需求是56000立方米。因為供水緊張引發(fā)民眾抗議而阻斷道路、焚燒輪胎、武裝暴力等現象非常普遍。
3、拉赫季和亞丁兩省同樣遭受著缺水的問題,尤其是毗鄰塔伊茲省的部分地區(qū),年降雨量僅為50毫米。因此,拉赫季省也被認為是也門最為缺水的省份之一。該省的喀拜道(???????)地區(qū)是嚴重受水危機影響的地區(qū)。上世紀80年代那里的人們還能依靠水井、蓄水池、水箱,收集雨水作為家庭使用和飲用水來源,而目前當地居民只能因水而棄家遷移他鄉(xiāng)。在拉赫季省,25年前,僅有35口機井,而目前至少達到3500口機井,抽取的是礦化度很高的地下水。目前亞丁城市用水主要取自阿比揚和拉赫季地區(qū),供水管網大部分是英國殖民時期建設的,水資源逐年減少以及管網老化已成為主要問題。
4、生活在阿姆蘭省農村的居民遭受的水荒比城市居民更加嚴重。為了種植卡特,打了約3000口未經許可的機井,以便將水送到較遠的卡特種植園。與伊卜市的年1000毫米雨量相比,阿姆蘭省地區(qū)降雨量僅為250毫米,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及降雨量的降低,造成了阿姆蘭省目前的用水問題。在阿姆蘭省用水比例為家庭用水為5%,卡特種植占60%,另外35%為其它農作物種植用水。
也門目前主要靠開采地下水資源用于農業(yè)灌溉、工業(yè)生產和百姓日常生活。整個國家地下水越來越少,海水淡化又缺乏資金。局部地區(qū)雨水較多,但又無雨水地面收集設施,因此,也門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危機。
三、水污染使危機雪上加霜
在也門全國各地,水污染問題日趨加重,衛(wèi)生條件差、缺乏污水處理廠、過多地使用農藥和化肥、眾多的廢物工廠等是最重要的原因。也門議會水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2005年一份未公布報告顯示:75%的人口受到因水污染所傳播疾病的威脅,并致使每年有55000名兒童死亡,同時在當時的2100萬人口中,有300萬人因使用不潔水源而得過肝炎。在伊卜省,1990年所建的污水處理廠反而污染了地下水層。在哈達拉毛省,主要水資源由于石油開發(fā)而受到污染。
由于追求農作物產量,農民大量地使用農藥,甚至使用一些已經禁止的農藥。也門媒體2013年11月中旬的一些報道中披露,根據水利與環(huán)境部調查發(fā)現,首都薩那郊區(qū)某些地區(qū),被隨意掩埋了大量的非法農藥,這對人畜生存環(huán)境和地下水已構成嚴重威脅。
水資源總局專家阿里表示,在一些城市里,污水處理廠數量不足,能力低下,在某些情況下,無法處理工業(yè)廢水中的一些元素,如鉻、汞和碘;供水管道的破損也是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水井也遭到污染,因為農民直接通過污水處理廠未達標水泵水澆灌土地;此外,對于屋頂混凝土或金屬水箱的不及時清洗也增加了污染的風險。
當地和國際的專家警告稱,要重視也門用水形勢持續(xù)惡化的嚴重性,它威脅著民族安全和人民生活穩(wěn)定,也要求當局盡快處理人為的破壞和影響,以免遭大自然的懲罰。
四、對水資源管理不善,加重了惡化狀況
某些人為因素又加重了水資源的困難,在亞丁,目前自負盈虧的地方自來水公司水費欠款已達70億里亞爾以上,每月僅有45%市民繳納水費。該自來水公司總經理表示:公司每個月水費收入僅有1.6-1.7億里亞爾,而員工工資、水場開支就達2.15億里亞爾,發(fā)電用柴油費用6000萬里亞爾,還有維修和配件的其他支出。該自來水公司總經理在2013年8月份呼吁市民自覺支付每月水費,不然,公司將面臨停止供水的局面。這一狀況在也門其他城市中也相當普遍。
也門目前已位列世界上四個遭受水荒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人均用水消費量的增加、地下水的過度抽取、水資源的管理缺失、人口的快速增加是也門淡水資源減少的最根本原因。其中人口從1990年的1100萬增加到了目前的2400萬,預計到2037年將達到4800萬。也門每年再生水產量與實際使用量之間缺額達到10億立方米。
水資源狀況決定著也門國家未來的命運,亟需引起執(zhí)政當局的足夠重視,但在當前也門社會處于政治安全動蕩時期,政府很難將水資源問題列入優(yōu)先考慮范疇,即便在前階段剛閉幕的全國對話會議上,水資源問題仍被排除在大會的議程之外。但解決缺水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急需也門政府和國際社會共同加以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