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一直被認為是可怕的地方,并不是因為它們可能對地下水造成污染,而是因為我們腳下的尸體。
尸體看似無害(喪尸除外),但掩埋的尸體在地下分解,可以釋放出約30至40升的水、氨氮、有機物和被稱為“死靈藻酸鹽”的鹽”,這都將進入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
但是埋葬的不僅僅是尸體,還有棺材。棺材用清漆、密封劑和防腐劑處理過。防腐液在含有砷和汞,也包含甲醛(一種已知的致癌物)。還有多種金屬,包括汞合金牙科填充物中的汞、以及珠寶首飾和整形外科植入物中的有色金屬,如銀,鉑,鈀和鈷。維護墓地景觀需要施用大量的肥料;用于化學療法的化學物質(zhì);以及病原細菌(例如大腸桿菌)和病毒。
墓地可以視為某種類型的垃圾掩埋場,因為墓地潛在污染性物質(zhì)的濃度高于其他地方潛在污染物的正常濃度。通常,埋葬發(fā)生的時間越短,埋葬次數(shù)越多,地下水污染的風險就越大。地面本身也起著重要作用,土壤的地質(zhì)和水文地質(zhì)特征,包括土壤類型,滲透性和孔隙度以及地下水位的深淺,都決定了污染物向地下水釋放的難易程度和速率。
地下水是公墓?jié)撛谖廴镜淖蠲黠@的受體,因為它最接近污染源。由于地下水在英格蘭的公共供水量中所占比例約為30%,因此地下水是一種需要保護的資源。因此,對墓地的位置設置了特定的限制:新墓地或?qū)U建墓地與用于供水、供人食用或食品生產(chǎn)(例如在奶牛場)的水井、井眼或泉水的距離不能小于250m。距離墓地小于30m距離的泉或水源不能用于飲用或食品加工。墓地不能位于地下水源保護區(qū)內(nèi)。
很少有關(guān)于該主題的研究,尤其是在英國,因此很難評估公墓對地下水的實際影響。在西米德蘭茲郡的一個公墓開展了此類地下水污染研究,該公墓位于英格蘭第二重要的飲用水含水層,墳墓挖到了地下兩米,地下水通常在地下五米的地方。研究結(jié)果表明,從墓地到地下水下游,氯化物和硫酸鹽的濃度略有升高,病原菌處于“高度污染”水平。
另一個問題是,墓地越來越擁擠。盡管火葬在上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最受歡迎的選擇,但仍有大量人選擇埋葬:2018年,英國有20萬多場葬禮。在倫敦,由于缺乏空間,一些行政區(qū)不再有公墓,包括倫敦市,哈姆雷特塔,威斯敏斯特,哈克尼和伊斯靈頓。一種選擇是“挖回”已挖得足夠深的墳墓,以便為頂部的另一具尸體留出空間,或重新使用它們,從而將現(xiàn)有墳墓中的遺骸放置得更深,為新的尸體騰出空間。后一種選擇目前僅在倫敦合法,并且可供重新使用的墳墓必須具有75年以上的歷史。
因此,隨著對新墓地的限制以及對所有墓地的需求量的增加,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自從20年前在卡萊爾(Carlisle)開設第一個自然墓地以來,“綠色”墓就越來越受歡迎?,F(xiàn)在,英國有300多個自然掩埋場,通常位于林地,田地或草地內(nèi),從而消除了對肥料和景觀美化的需求。取消了傳統(tǒng)的防腐工藝和棺材,取而代之的是生態(tài)友好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例如紙板和亞麻布。這些條件意味著尸體(及其房屋)可以分解并更快地腐爛,并且分解產(chǎn)物將像它們自然的那樣返回土壤。在種植樹木的地方,它們會吸收水和滲水,減少原本可以滲入地下水的滲濾液量。在當前的氣候緊急情況下,我們所有人都應盡自己的力量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我們生活中和墳墓之外的環(huán)境影響似乎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