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環(huán)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在我市檢查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情況時表示,長春以種植蘆葦?shù)人参?,涵養(yǎng)水源的“生物治水”模式可在吉林全省推廣。
省市領導馬俊清、崔杰、隋忠誠陪同檢查。
伊通河治污將有根本性改變昨日,張力軍一行首先來到伊通河自由大橋段,檢查伊通河城區(qū)污染治理工程。
為保護長春的母親河——伊通河,近年來,僅在伊通河城區(qū)段的18公里,我市就已投入27億元用于區(qū)域的綠化、美化和污染治理工作。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目前該河段治污效果仍不理想。
“伊通河城區(qū)段污水治理仍存在三大問題”,面對張力軍,市長崔杰直言不諱:一是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目前北郊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39萬噸,但實際排放量已達54萬噸;二是污水匯集率不足,還沒有實現(xiàn)全部污水匯集;三是伊通河下的城市污水管網(wǎng)泄漏嚴重。
崔杰表示,針對三大問題,新建污水處理廠、提高污水匯集率、鋪設新污水管網(wǎng)等相關(guān)工程都已進入謀劃階段,明年可望全面實施。屆時,伊通河城區(qū)段污水治理會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明年長春將建七大濕地石頭口門水庫水源地污染治理工程是長春治理伊通河水系水污染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張力軍一行來到石頭口門庫區(qū)上游的蘆葦濕地種植區(qū),考察長春“生物治水”工程。
經(jīng)過2008年的試驗性種植和2009年的全面建設,目前,石頭口門庫區(qū)上游已形成一片總面積12平方公里的蘆葦濕地。通過自然的降解作用,有效降低了水中氮磷鉀和各種污染物的含量。
崔杰表示,經(jīng)過兩年的實踐,長春以種植蘆葦為主的水源地“生物治水”工程已初獲成功。長春計劃全面推廣這個新模式,明年將啟動太平池、新立城等七大濕地建設工程,2010年將成為長春名副其實的濕地建設年。
張力軍對長春“生物治水”模式給予高度評價,稱“可以召開現(xiàn)場會,在吉林全省進行推廣”。
長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已達87%按照國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十一五”規(guī)劃,我市共有17個重點項目。其中,包括污水處理再生利用設施建設項目9個,工業(yè)企業(yè)項目7個,重點區(qū)域污染防治項目1個。項目總投資19.5億元,目前已有15個項目投入運行,最后兩個項目將于2010年開工建設。
目前,我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73.5萬噸,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7%。 (記者楊寶迪)